边做边爱韩剧电影_森泽佳奈痴汉电车侵犯超短裙_k82经典伦理大尺度_女人添男人小鸡鸡视频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企業動態

試論博物館文物展品的陳列

作者:    發布時間:2021-11-01 09:32    閱讀量:2878

王楊( 宿州市博物館, 安徽 宿州234000)

摘  要: 隨著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對博物館陳列展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從當前我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現狀著手,分析了文物陳列中容易出現的若干問題,就如何科學地進行文物陳列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以此打造具有較好傳播能力的展覽。

關鍵詞:博物館展覽;文物陳列方式;改進 


1.png

201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文物合理利用不足、傳播傳承不夠,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途徑亟待創新。”《意見》為新時代開展文物展覽工作,促進傳承創新傳統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從實施層面對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中容易出現的若干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 文物承載的文化內涵

文物記錄著五千年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變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指出:“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于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滿足于領略它們對以往人們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應該讓其中蘊含的精神鮮活起來。”這為新時代文物展覽工作指明了方向。一件件文物,集中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藝術、信仰、風俗等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文物所蘊含的這些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脈相承、精神相通。

 

2 博物館文物陳列的重要性

博物館陳列主要是依據展品的基本屬性、陳列目的、主要特征等,并結合博物館的空間設計、主題構建,通過藝術形式將展品蘊含的文化底蘊傳達給參觀者[1]。博物館文物展覽不僅展示文物本身,而且按照特定的陳列方式,達到“透物見史、以物見人”的展示效果,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時代的光彩。這種以實物例證向觀眾表達內涵和傳送信息的方式,具有鮮明的直觀性、形象性、可比性和強烈的說服力、震撼力。

 

3 博物館文物陳列中出現的問題

一是文物的無序展示。博物館既不是雜貨鋪,也不是古董店。簡單堆砌使文物通常以靜態和孤立的方式呈現,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被隔斷,引起觀眾的混亂認識。二是展示形式單調。展覽中大量采用以文字為主的說教式展示,使觀眾感到枯燥乏味。三是文物文字說明或過于晦澀難懂,或過于簡單籠統,觀眾看不懂展覽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四是片面認為只要符合基本功能的設計形式,就是好的陳列設計。以展板上的裝飾布為例,除了要滿足阻燃、吸音、結實的基本要求之外,在設計上還應考慮美觀,富有視覺感染力。

 

4 構建博物館文物展品陳列模式

4.1 文物展品的遴選

首先,文物選擇的依據是展覽主題。展覽主題的定位,可根據博物館的性質、地域文化、館藏文物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慮[3]。上展文物應緊密地聚合在主題下,其蘊含的文化信息或能夠很好地說明城市的歷史文化特點,或能很好地反映區域的自然與社會生活變化,從而形成展覽的鮮明特色。其次,對參展文物的選擇應盡量全面、系統。選擇不同質地的文物(如瓷器、玉器、書畫、陶器等)和不同使用功能的文物,使文物形成較完整的系列,有助于觀眾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信息,了解文明發展歷程

 

4.2 文物展品的排列參展文物確定后,需要考慮的是以何種方式組織文物的陳列。

4.2.1文物組合

陳列展覽中的文物組合是指,按照文物的地域、時代、材質、用途等劃分為若干系列,通過有序的信息表達,完成向觀眾傳播展覽主題的任務。在展示空間中,文物在空間上的少許偏移,會使某些邏輯關系淡化,從而使觀眾看不清其間的相關性。對文物進行合理的分類陳列,使文物展示秩序更具邏輯性,文物組合的敘事能力相對更為系統。因此,展品多以組合方式進行呈現。例如,玉器精品展按照不同時代、不同功能序列陳列,分為禮儀、飾件、陳設、器皿、文具等區域進行展示。書畫精品展可以根據繪畫作品的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不同技法(水墨寫意、工筆設色、率意點染、大筆潑墨等)、不同類別(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以及書法作品的不同字體(真、草、隸、篆、行)分不同組合進行展示。

 

4.2.2 重要、特殊文物的展示

具有重要性與代表性的展品應當置于展廳或展柜內最佳陳列位置,以突出每一部分內容的重點和亮點。而對于文物上的紋飾、題字、落款等,則需要采取特殊的注解方式布展,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擺放(平鋪、豎立、橫陳、傾斜等),也可以增設放大鏡、鏡子、紋飾展開圖、特寫照片、多媒體演示等配套設置,全方位呈現文物鮮明的藝術特色。

 

4.3 文物文字說明的處理

文物文字說明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文物的自然屬性(名稱、年代、尺寸、作者、質地、工藝特色、出土地點等)和社會屬性(文物的用途、意義等)。

對于一目了然的文物,文字說明的撰寫,用簡潔、疏朗的方式進行。 

對于難懂或重要的文物,應以易懂、詳實的文字著重闡釋,以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參觀需求。以西周時期的青銅禮器為例,文字說明可以包括更多信息,如青銅器的鑄造工藝、西周禮儀制度及歷史背景等。

 

4.4 展陳空間的有效使用

文物在展柜、展廳中放置的位置不同、高低不同都會給觀眾留下不同的空間感覺。文物的陳列應以人為本,展品放置的高度應在觀眾欣賞文物的舒適視角范圍內,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同時,缺乏空間變化的文物展示,使人感到單調乏味,故文物陳列應呈多層次、立體式,高低錯落、疏密得當。另外,提煉展覽內容的藝術元素,通過展廳內裝飾風格、環境照明等氛圍的營造,使得展覽內容與展示空間達到相協調統一的效果,引導觀眾感知展覽理念。

 

5 輔助展示手段的運用

由于展覽中的文物脫離了原始環境,要使觀眾理解一件件靜止的“物”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情形,是很困難的。為了幫助觀眾更深入地理解文物,陳列設計可采用文物復制品、電腦觸摸屏、視頻播放、還原歷史文化場景等輔助展示手段。還原文物的歷史文化場景,即通過為實物展品提供文化坐標和使用場景,使實物易于被理解[4]。以“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中的“漁農并舉”單元為例,場景設計為一個干欄式建筑的海邊漁村,一些村民在海上捕魚,一些人在用各種農具耕種,禾花雀在成熟稻田上偷食以及小孩捕捉的場面,并以斜面矮柜將農具、禾花雀、漁具、水產以及船紋提筒等文物置于場景前[5]。場景與文物互為呼應,使文物的用途融入到故事、場景之中,以產生還原、立體的展示效果。

 

6 結束語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文物陳列以組合的形式呈現,有主線、有側重,讓文物自身說話,突出重點和亮點,淡化說教和灌輸的方式,并著力于展廳內藝術氛圍的營造,使展覽兼具美化怡情的觀賞性與淺顯易懂的文化性。通過展覽,觀眾們不僅可以獲得新知識和啟發,得到新理解與感悟,更能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自信和共鳴。


參考文獻

[1]謝杰華.博物館展品陳列展覽方式的改進探討[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2):148-150.

[2]單霽翔.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教育[J].東南文化,2010(6):9-16.

[3]管丹平.發掘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眼”——以“明德至善家國天下——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展”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110-115.

[4]嚴建強.從展示評估出發:專家判斷與觀眾判斷的雙重實現[J].中國博物館,2008(2):71-80.

[5]唐貞全.博物館展示中的觀眾注意力引導——以“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為例[J].東南文化,2012(3):110-114


推薦閱讀